食品添加物並非是洪水猛獸,更是全球食品大廠因它提升食品品質及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原料。只要廠商嚴格遵守良心道德,對原料的組成、背景、製程和法規嚴格把關,並適時提供資訊給客戶,都能防止食安問題的產生。

食安新制/食品添加物未登錄 10月起禁販賣
NOWnews – 2014年5月15日 下午3:59
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
塑化劑、假油、胖達人香精麵包,一連串的食安風暴,衝擊民眾擔憂到底吃下肚哪些食品添加物?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(15)天宣布,今年10月1日起,包括一般家庭常用的味精、食用小蘇打、人工色素等添加物,都需要經過審核通過取得「登錄字號」,否則不准販賣,且包裝也需標示防腐、調味等用途及限量。
食藥署今天下午舉辦「登錄制度起步走,食添產品為起首」記者會,繼要求國內食品添加物製造、加工或輸入業者,必須完成登錄,才能製造、加工或輸入之後,進一步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,未完成登錄的食品添加物販售業者,連販售都不准。
食藥署科長周珮如表示,衛福部是在今年4月24日公告「食品添加物業者應辦理登錄」,截至5月14日止,已完成登錄的食品添加物製造、加工或輸入業者共計440家,品項多達3萬3010件。
10月1日起,周珮如強調,管制更進一步,只要沒有取得登錄字號的食品添加物,一律不准販賣,不管是商業用的香料,或是一般家庭也常用的味精、食用小蘇打、人工色素、調味劑等,都在管制範圍之內,
不但必須取得登錄字號,食物添加物的標示規定也加嚴,除了必須清楚標示「食品添加物」字樣,也須詳載用途,像是防腐、調味、調色等,並標示使用範圍及限量,違者可開罰3至300萬。
周珮如說,民眾也可以上食品業者登錄平台(https://fadenbook.fda.gov.tw/)查詢相關的登錄字號,而食品業者完成登錄後,每年7月都要再確認登錄內容,若未辦理登錄或登錄不實,同樣可開罰最高300萬罰鍰。
衛福部也已規劃將陸續公告食品輸入業者、塑膠容器具輸入及製造加工業者、健康食品業者、餐盒食品業者、連鎖餐飲業者以及實施HACCP的肉品、乳品、水產品等食品業者為下一波需公告強制辦理登錄的業別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我們相信政府的努力,也相對要求本身一切都按照法規,本著良心道德規範服務廠家,讓民眾對台灣的食品產業給予信任,不再發生食品安全的問題!
向富香料公司一直對食品安全十分注重,公司90%人員皆取得HACCP證書,目的在產線過程能充分掌控危害分析,讓香料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安全。
我們相信政府的努力,也相對要求本身一切都按照法規,本著良心道德規範服務廠家,讓民眾對台灣的食品產業給予信任,不再發生食品安全的問題!
向富香料公司一直對食品安全十分注重,公司90%人員皆取得HACCP證書,目的在產線過程能充分掌控危害分析,讓香料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安全。
![]() | ![]() |
發表你對這篇文章的評論